1.什么是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2.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

3.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4.矿业权价格的形成机制

5.什么是股票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

什么是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包括_资金价格形成机制

封闭式基金:是基金发行规模和基金存续期在基金设立时已经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证券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是基金发行规模不做限制,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份额,并可以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且没有存续期限制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

简介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

区别一:存续期间基金规模是否变动

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在募集成功后,存续期间基金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

如果基金募集成功时为5亿份,那在基金存续期间,规模一直是5亿份。封闭式基金会在发行的时候就在基金募集文件中规定了基金募集规模。

第二种情况:如果这只基金不受投资人欢迎,申购规模不到10亿份,证监会有一个规定门槛,如果达到核准规模的80%,募集资金不低于2亿元,就认定募集成功。如果某只基金认购额为5亿份,这只基金最终的规模就是5亿份。

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在基金发行时不会限制基金的发行规模,有多少申购都可以接受,不做上限要求。只要满足证监会要求的最低规模下限2亿元即可。而且在基金存续期内,开放式基金接受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有新投资者申购则基金总规模会相应增加,有投资者赎回份额,则基金总规模会相应下降,基金规模随时在变动。

区别二:存续期限不同

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在发行时会说明基金成立期限,一般是10年或15年,就是到期后基金就会清算,按照投资人持有的份额退还资金。

但是通常情况下基金存续期到期后,也不一定只有清算着一种处理方式,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处理方式。

1.延长基金合同期限,继续封闭基金的寿命,投资者手中的基金份额相应没有变化。

2.按照基金合同的期限规定,封闭基金实行清算,按照基金净值给付份额持有人。

3.对封闭基金实行“封转开”操作,即封闭基金在到期之后转化为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没有存续期的要求,只要不因投资者赎回过多,导致规模过低达到清盘线,开放式基金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区别三:交易场所不同

封闭式基金:

募集成功后会在上市,只能在交易,也就是我们说的场内交易,只能通过股票账户进行买卖。如果你持有某只封闭式基金,想要卖出,只能在场内进行交易,直到有其他投资人购买了你卖出的份额,你才可以获得资金。如果你想要买某只封闭式基金,必须场内有其他投资人卖出份额,你才能买到。

开放式基金:随时可以向基金公司和代理机构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

区别四:投资策略不同

封闭式基金:

由于封闭式基金不能随时被赎回,其募集得到的资金可全部用于投资,这样基金管理公司便可据以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取得长期经营绩效。

开放式基金:由于要应对投资者随时的份额赎回,则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来应对赎回,而不能尽数地用于长期投资,一般投资于变现能力强的资产。

区别五:价格形成机制不同

封闭式基金:价格直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跟股票交易一样,有人买有人卖,那么便形成了新的价格,相对应的基金份额价格就随着变化。

开放式基金:价格由其净值决定,比如当日基金投资股票平均收益1%,那么净值就增长1%。如原先为1元,那么基金份额净值就增长1%为1.01元,当日下午三点之前申购或赎回则于1.01元确认基金份额。

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Robert Merton认为,现代金融理论有三大支柱,这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

在现代金融理论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线索,风险管理是金融理论发展的首要动力和最终目的地,资产定价是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理论工具.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现代金融理论的支柱,宽泛地来讲是这样,就具体到应用金融层次而言,这种支柱作用尤其明显.

具体来讲,由于现代金融市场高度自由化,利率,汇率瞬息万变,任何一家金融机构乃融资企业都不能无视金融市场的这种变化.因而,风险管理暨风险控制就成为它们首当其冲的任务之一,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无形中丰富了现代金融理论.然而,任何一家机构都不能单凭直觉就可以预测到某种金融产品的未来价格走势.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双方也不可能通过相互竞价的方式达成交易.因此,金融产品的定价问题又成为风险管理(风险规避)中的关键.之所以说资产定价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工具是因为通过资产定价模型可以找到金融产品在当时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价格,从而使得双方交易都可以在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下得以实现.在资产定价的过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思想贯穿了该过程的始终.所有定价模型都是基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展开的。

现代金融理论都属于演绎法的范畴。1952年, 马柯维茨创造性地把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风险的量度, 将精确的数理模型引入金融分析中, 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 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金融决策理论, 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从那以后,现代金融理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在金融资产定价方面, 除了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方法外, 无套利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定价方法。

1. 现金流贴现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在传统金融学中就是一个重要的定价方法。在加入不确定性的分析后成为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金流贴现模型集中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特性。任何资产的价值都是由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所确定的, 以复利计算为基础的现金流贴现模型可表示如下:P = ∑∞t= 1CF t(1 + k ) t其中P 为资产现在的价格, CF 为将来各时点的现金流, k 为折现率。折现率k 的确定是该模型的关键, 也是演绎法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折现率应该等于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同一笔资金用于除考察的用途外所有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好的收益率。在现代金融理论中, 折现率用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补偿来表示。无风险利率是指货币资金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可以取得的收益率, 常用短期国债利率作为代表; 风险补偿取决于金融资产风险的大小, 理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 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 被要求的风险补偿也就越高。如何确定某种资产风险补偿的大小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内容。现金流贴现模型十分简单方便, 但是该模型并没有给出风险补偿的定量方法。这个缺陷最终还是由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解决。

2.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马柯维茨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开端。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效用是关于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函数。一般而言, 高的收益率往往伴随着高的风险, 任何一个投资者或者在一定风险承受范围内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率, 或者在保证一定收益率条件下追求风险的最小化。理性的投资者通过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 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 这一选择过程可以借助于求解以下的两目标二次规划模型来实现:  m in XR2 = ∑nt= 1 ∑nj= 1XiXjRijs. t. ∑ni= 1XiE ( ri) = E ( r)  ∑ni= 1Xi = 1其中E ( ri) 是第i 项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此模型的本质是使投资组合在给定收益率水平上实现风险最小化, 并具体说明在该收益率水平上投资组合中各种风险资产的类型及权重。求解的结果是一条双曲线, 其中双曲线的上半枝是有效组合边界。投资者在有效组合边界上根据其风险—收益偏好选择投资组合, 结果必然是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与有效组合边界的切点。威廉·夏普进一步把无风险资产引入到这个理论体系中, 导出了资本市场线, 指出对于每一位投资者, 无论他具有怎样的风险—收益偏好, 风险资产的市场组合都是与无风险资产进行组合投资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 以B 系数衡量单项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之间风险补偿变动的相关性,为单项风险资产定价:E ( ri) = rf + Bi [E ( rM ) - rf ]在市场均衡时E ( ri) 等于第i 项资产的市场资本化率, 也就是现金流贴现模型中的折现率k ,即:k= E ( ri)B系数是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应用CAPM的关键, 由历史上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与市场指数的收益率进行回归得到。

3. 套利定价理论(APT)。无套利分析方法是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基本方法。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分析, 注重于研究均衡的存在性和均衡的变动情况。而金融研究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对于金融市场中的某项资产进行估价或定价。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用价格已知、并且未来的预期收益现金流与该资产完全一致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待定价的资产进行复制, 构造一个不能产生无风险收益的组合, 进而为该项资产定价。这就是无套利分析方法。现代金融理论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基于这种“无套利”的分析技术形成的。从本质上讲, 金融市场上资产供求平衡关系决定了资产的价值, 一旦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了其价值, 就会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 这时理论上只需要一个投资者就可以构筑无穷多的套利资产组合, 将资产价格拉回到均衡位置, 重新建立市场均衡(董太亨, 2002; 宋逢明, 1999)。套利定价理论认为: 影响某项资产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很多, 如果用因素组合F 风险补偿的变动来代表某种宏观经济因素相对于其预期值的变动, 则第i 项资产的预期收益就是:E ( ri) = rf + Bi [E ( rF ) - rf ]这是套利定价理论的单因素模型。由此可见,如果把市场因素M 视为宏观经济因素, 此模型与CAPM给出的定价模型完全一样。套利定价理论中最有实用价值的是多因素模型。当多个宏观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一种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时, 该资产的预期收益可以表示为:E ( ri) = rf + Bi1 [E ( rF1) - rf ]+ Bi2 [E ( rF2)- rf ]+ ?+ Bij [E ( rF j ) - rf ]

4. 投资组合理论、CAPM和APT三者比较。投资组合理论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理论, 在确定有效组合边界的过程中, 需要确定任意两项资产的协方差, 也就是说, 投资组合理论考虑到了影响一项资产价格的任何一个方面, 但正是这种完备性使得它要处理的数据量异常庞大, 使投资组合理论在实际中不具有现实操作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个简洁优美的模型,它指出市场组合是对于任何投资者都适用的最佳风险资产组合, 因此将选择风险资产的复杂过程简化到了“傻瓜式”的程度,实用性很强。

但是从理论角度讲,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过于笼统。影响一种资产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试图用市场这个单一因素来解释所有问题有些勉强。也正因为如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遭到了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的挑战。套利定价理论, 尤其是多因素套利定价理论综合了两者的优势。首先, 它同样给出了简洁优美的定价公式,在实践中完全可以计算。其次,多因素理论将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解成多种因素, 更加接近市场实际。尤为重要的是,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比,套利定价理论的设条件大大简化,这使得它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1.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放开对存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

2.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3.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4.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1.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2.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间接调控一般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所普遍用,其运行的基础是具有较强内部制约机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矿业权价格的形成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使经济体系达到均衡的机理和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需求和价格是相互作用的,供求的数量对比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及其变动;反过来,价格的变化又使供求的数量发生变化。在供不应求时,较高的价格总是引导生产者增加供给、消费者减少需求。较低的价格总是引导生产者减少供给、消费者增加需求,直至供求的数量均衡。由于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在自由企业制度中,价格机制就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完全的竞争市场是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但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总是存在着若干垄断因素和的某种干预,使价格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形成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矿业权市场就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存在多种价格形成形式。

1.成本和利润原则定价

矿业权价格完全按其发生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确定。当然这种成本和利润是指平均数,不是每个企业实际发生数。这种成本利润定价广泛用于探结合的矿山企业之中。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查,其矿业权核算就是依据这个原则确定的。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油气勘探,是指为了识别勘探区域或探明油气储量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及其他相关活动。”“油气勘探支出包括钻井勘探支出和非钻井勘探支出。”

钻井勘探支出完成后,确定该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形成固定资产;确定该井未发现探明经济可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当期损益;非钻井勘探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围绕取得矿业权所发生的支出,都是按照油气企业规定的内部价格(或预算定额)形成的。这些内部价格含有法定的利润,所以被称为成本利润定价。这种定价方法在固体矿产的探结合中也被广泛应用。

2.市场形成价格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转让矿业权。这种做法在省级以下的矿业权交易中相当普通。有的省规定:

(1)凡申请出资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或矿权,必须经矿权交易机构委托符合条件的评估单位对矿业权价款进行评估后,一律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

(2)凡属地质矿产情况简单,可直接进行开的砂、石、粘土等矿产,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权。

(3)凡属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有效期到期未依法办理延续登记、矿业权人主动放弃探矿权和矿权的矿产地为矿业权灭失。矿业权灭失的矿产地再次进行矿业权出让的,原则上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或转让矿业权,出让或转让主体都需要提出底价。凡国家出资的矿业权,其底价的确定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评估,并经规定的机构批准。而受让主体在出价和报价前,也需要根据已经获取的地质资料反复论证,确定最高认购价,只是出让主体的底价和受让主体的报价互不“见面”,通过市场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一般是出价最高者竞得。这种竞争方式,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仅使出让或转让矿业权的主体获得最高的收益,也使矿产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在国家层面上实现了矿产的优化配置。

3.供求双方协议定价

这种定价方式通常是供求双方在一对一的情况进行协商,不需要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甚至根本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完全凭借双方的意愿。

山东省地矿局四勘院出让东招铁矿,经协商,按每年产出的铁矿石每吨28元收取矿业权价款。这样做有如下好处:①双方都愿意接受,出让方可以每年有收入,受让方可以减轻一次性付款的压力。②对矿业权探明的可储量,无需单独评估、测算,而是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多开多收,少开少收。但每年铁矿石的产量在合同中有要求。③出让方还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受让方将矿业权占有后不履行合同,由保险公司支付矿业权价款。担保费为价款的2.2%。这种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合理。

该地勘院在出价购买矿业权时,除了正常评估而外,在成交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①当前市场上矿产品价格。这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市场价位高居不下,最能加速矿业权的成交。②开的自然条件。主要指地理、地质条件,开发的难易程度。③人文环境。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包括已有政策、可能要改变的政策;当地民众的态度、土地赔偿的要求。④矿业权形成过程的耗费。也就是矿业权的真实成本。⑤矿业权使用之后预期的经济收入。对这5项综合考虑之后,可以得出价款的大概数。根据他们的经验,在一般的金属矿,矿业权价款要占矿产品价格的10%~15%。这也是矿业权价格形成的依据。

4.具有期权性质的定价这种定价方式也属于双方协议,但既不评估价款,也不商定价格,而是在探矿权勘查成功之后,事先约定双方所占的股权比例,合股进行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就曾用这种方式对外提供探矿权。具体做法是:先确定一个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招引愿意继续工作的出资者。这个出资主体通过认真审查研究已提供的地质资料,认为该矿产地值得进一步工作,于是决定与他们合作。需要商定3个条件:

(1)出资者要拿出多少资金进行投入,才能达到可供开的程度,以及大致所需要的时间。

(2)勘查成功之后,从开投入开始,双方各自的股权比例,包括为开而进行投资的比例。

(3)如果勘查失败,没有形成可供开发的矿产,矿业权提供者和出资者各负其责,各自承担风险损失。

上述3条,如果具体化,就形成一种矿业权价格。比如,约定出资者投入60万元的勘探费,而勘探成功后的分成比例是4:6,矿业权提供者为4(40%股权),出资者为6。那么原来的矿业权价款就相当于40万元。这种定价方法既简便又实用,可以应用于那些没有结束勘探过程的各种探矿权。应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出资者一方对即将开展工作的矿业权的判断;同时决定用于合作的矿业权的勘探程度,程度越高,矿业权原来所有者应得的股权比例越高。

5.定价

这是在一级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所发生的定价,即作为矿业权的供给者,直接施加给矿业权的需求者。这种定价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就具体的矿业权,一矿一定,其所定的价款(或价格)只适用于特定的矿业权。比如,某省为招商引进某大型企业集团而特批给的矿业权(带有优惠性质)就这样定价。目的是为该集团继续向该省投资创造条件;另一种是制定矿业权价款的定价,规定单位储量价格。贵州省规定,矿权单位储量价格为1,探矿权按工作程度的高低进行调整,工作程度越低,系数越小。具体价格如表3-2、表3-3所示。

表3-2 贵州省矿权价款缴纳标准

注:地热、矿泉水以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开量计算储量;其他矿产储量按矿石量计。

表3-3 贵州省探矿权价款调整系数

什么是股票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

股票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供需关系:股票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如果买入股票的需求大于卖出股票的供应,股票价格会上涨;反之,如果卖出股票的供应大于买入股票的需求,股票价格会下跌。

2.公司业绩:公司的业绩是影响股价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公司业绩好,股民将会更有信心,买入情绪高涨,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公司业绩差,投资者信心下降,卖出情绪强烈,股票价格会下跌。

3.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如果利率下降或通货膨胀率上升,投资者喜欢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推高股票价格;反之,如果利率上升或通货膨胀率下降,投资者会转向其他投资方式,股票价格会下跌。

4.政策影响:实施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会对股票市场有影响,股票价格也会随之波动。例如,加大投资力度,经济快速发展,股票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股票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供需关系、公司业绩、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策影响等,投资者应该关注这些因素以做好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