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先要一篇描述1988年通胀的文章

2.人民币与俄罗斯卢布兑换率

3.66年属马一生有几次大灾,1966属马2022 最危险的一个月

4.美国乙醇,玉米的产量及价格

我先要一篇描述1988年通胀的文章

津巴布韦油价暴涨_津巴布韦汽油价格

令人难忘的1988的通胀.

1988,通货膨胀在告别中国几十年以后,重新来到了中国.

其时家长正准备把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换成彩电,也准备为我将来的结婚准备一台,去商场了解的结果:华侨商店彩电无货,免税商店一台18寸的海信彩电的价格是人民币3500元,飞利浦彩电的价格是2000元现金+1000元外汇券。较之3个月以前的价格,几乎上涨1倍.犹豫了半个月之后,所有的商店彩电全线断货,在从前,在烟草公司凭票供应1元8角钱的阿诗玛香烟变成了敞开发售的8元1包,家居商场将仓库的组合家俱用封条封上,上写:已预定,此前1套黄海组合家俱的价格是900元,而当重新打开封条时标价是1500元,这就是1988年的中国,而在之前的这几年,人们的工资逐年的增加,加之大家都从嘴里面省钱,所以多多少少都有些积蓄,收入高的人已经成了万元户,而此时像我的父母这一代的人,正分享着改革的生活,对于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中年乐观憧憬,也正准备着家里陈设的更新,以及为儿女的婚事筹备打算,经此一轮汹涌快速的通胀,突然变得茫然起来了.当时作为学生的我,突然的开始关心起家里的经济大事了,而其实我当时正沉迷于现代浪漫诗歌的写作,认为经济是俗人关心的事情,油盐酱醋俗不可耐. 可眼瞅着父母半生的积蓄一夕之间缩水打五折,心情难免沉重,从而逼使自己琢磨起经济问题。我们为什么没有预见到物价会如此飞涨呢?我请教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父亲,他是个聪明人,但他也很无奈,因为这种情况他从来也没有碰到,倒是母亲在和周围人的聊天中,察觉物价有慢涨的苗头,提前收集了一些日用品.

通货膨胀的事情,曾听49年以前经商的爷爷说过:卖掉绸缎收回的一万元再去进货只能打七折用,也就是说,每交易一次,你的现金就“毛”了一次,所以商家都关门倒闭,大家都把剩的一点钱置办了首饰和绸缎,关门回家。我想1988国人的焦虑,部分来源于此,人们的情绪很不平静,要知道有的人的钱是从早年每月5元10元的速度来积攒的,比如自己家就是.要知道18年以前的10元钱够1个学生1个月的生活费,而现在只能买1包云南香烟,这叫人们的心理如何能够平衡,当时一级工资也就是十几块钱而已.

通货膨胀就是通过发行纸币来稀释民众财富,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此时在全面通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存在了一个内部价格、出厂价格、调拨价格,有权威的人仍旧可以买到涨价以前的价格,这也是从前民众看不到的特权力量,第一次公然的展示在所有民众面前,广泛的民怨从此产生了,以至于积聚到了令人难以回首的1989

富人比穷人更能够挺过通胀,且不论富人多多少少都能够获得某些特权.所以1988年很多人立志要做一个富人,这也产生了第一轮的经商潮,恍惚记得十万青年闯海南,大面积的下海经商潮就是在这一年,其中坚持下来的一批人后来成为了当今著名的商界闻人,而从那时开始,老实巴交的工人开始沦为城市里的贫农,很多同龄的人就此开始了人生的分野,二十年过去,有的人早已成为福布斯榜的富豪,而另外大多数的人不说也罢.此所谓幸福的人的幸福都是相同的,不

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80年代的文化热、文学热就此降温,青年人喊出了诗歌已死的口号,回头来看,社会的兴趣从文化转向经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证券市场也是从这一年从深圳开始的,烟台的房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虽然人们并非情愿,但从这里这时开始,城市职工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社会的剧变如此集中的汇聚在1988、1989这两年里发生,深刻的影响了国人的命运,对于经济现象的兴趣,对于商业活动的参与,对于个人财富的追求,自此成为像我一样的青年的志向,回头看当年的烟台,个人生活愈困顿穷苦,愈是手捧泥饭碗而不是铁饭碗金饭碗的人,愈有下海经商的勇气.当下形形的商人老板们,多数是当年一些底层的人、遭遇生活挫折的人、受到巨大财务压力的人,很多人当时未必把当时的个体户生意当成一个事业,而只是为了改变穷困的生活,以及满足或大或小的物质欲求,或是主动或是被社会潮流挟裹,开始了自己新的充满风险、漂泊不定、前景未卜的创业,不知社会改变了他们,还是应该说他们改变了社会?

通胀逼使着人们拥有实物资产来抵御通胀,在通胀的年代不拥有不动产或公司资产以及股票资产,就会在持续的通胀年代里沦为穷人,当今又进入了新的通胀年代,持续的时间将比1988年那次长的多,这是一个新的贫富分化的过程,在未来数年,社会洗牌的过程中,会有一批新的人群沦为新的穷人,而另一批人成为中产以至于富人,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痛失致富的机会却是绝大多数人群的宿命.

令人难忘,启蒙、幸福、激动和伤痛的80年代.

……

抗通胀:别为赢一时而输一世 10招让你不赌也赢

你赌不起的通胀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通货膨胀率的峰值接近15%,

最优惠的利率达到21.5%,美元汇率崩溃;

1994年的中国,CPI指数上涨24.1%,

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1%,国债期货炒到爆仓,接下来连续几年经济“软着陆”

2009年,美联储印钞速度史无前例,

中国的货币信贷规模达历史峰值,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Inflation Dangers Threaten Our Money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物价狂飚的印象模糊,

但种种迹象表明,历史不会忘记。

一方面,专家学者为通胀是否会来,何时来争论不休;

另一方面,各路商家渲染通胀威胁,

期望借此把房产、黄金、藏品卖个好价钱;

更多平民百姓关注的是:手里的钱会不会“毛”?

现在布局资产是否还来得及?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构成财富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但货币价值变动的时间曲线

可不像人生财富曲线那样有规律可循,

不可控的因素会令这条曲线上窜下跳。

如今,一场全民“赌通胀”的运动已然掀起,

但又有几人对货币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呢?

当别人狂热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冷静,

通胀,真的不是谁都能赌得起的。

策划、执行/本刊记者 王雪吟、张志峰、罗燕红图/Getty

CPI已经深入每人心中,面对可能来势汹汹的通胀,一场全民赌通胀运动的掀起也就不足为怪了,看看这三位先行者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他们,这样来对抗通胀

房价迅速反弹,股指连创新高,还有原油、铁矿石、铜、天然橡胶?大宗商品、能源期货“涨”声一片。前些日子经济学家还在说通缩,今天又嚷着通胀要来了,这可真让人看不懂。据说,已有一批先知先觉者领先我们太多地取了行动,譬如早在第一个季度就买入或股票或房产或黄金,严严实实抢了个先、抄了个底。

Ethan 理财新鲜人也玩另类投资

Ethan今年28岁,硕士,毕业近三年,目前供职于一家500强外企。虽然经验不多,但一听Ethan讲话就像个理论高手。

关键是,Ethan竟然对改革开放后的三次通胀都有点印象: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期,以及自己刚毕业的2007年。虽然遇到三次通胀,但Ethan坦言自己的通胀对抗经验几乎为零。前两次是因为年纪尚小,根本就没意识;而2007年那一次,自己刚毕业迈出校门,一穷二白,亦无担心身家贬值之虞。

现在,他积极投身“主动对抗”通胀阵营,因为不想“一不小心身价缩水”。

Ethan的主要资产配置是:股票、基金和很少人会买的红酒。

他认为现在的股指点位还比较低,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显示,通胀年代股票会领先开始上涨,涨幅至少有底部指数的三到五倍。可以抗通胀的公司板块,包括房地产、、电力、钢铁等,也许远没有达到最后的价格。而那些可以把成本转嫁出去的行业,尤其是这些行业中拥有定价权的公司都是投资非常好的选择。曾经有所谓 “五金”概念:黑金(能源)、黄金、绿金(绿能)、蓝金(水)和土金(农产品),这正是全球最热门的投资商品。

他曾认真读过巴菲特1981 年《致股东的信》,觉得受益匪浅。里面提到,伯克希尔·哈撒维表现好,是因为持有了能很好地适应通胀的企业。这类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能力在无需担心市场份额和单位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轻易地提价(即使当产品需求平稳、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时也能如此),二是有能力将企业产出额大幅增加(更多是归因于通胀而非真实增长)与较少的额外资本投资需求协调好。

最近股市的涨势良好,但Ethan却说他其实没有关注。他打算坚定持有,作三五年的长线观察投资。而谈及股市的巨大波动和风险,他认为历次经验表明很多提前入场并愿意承受未知风险的人,最后都获得相当好的回报。

对于自己另辟蹊径,选择葡萄酒投资,Ethan说有两大重要原因,首先是看好市场前景,其次是有兴趣、自己也喜欢喝。他说葡萄酒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8%-12%,一款“出身名门”的葡萄酒,经过橡木桶发酵、陈酿、瓶储等工艺,品质将随着酒龄的提高而稳定增值。藏酒投资界也流传着一种说法,一次购买两箱优良“期酒”,待酒成熟后,投资者可以自己享用一箱,而出售另一箱的收入能重新买入两箱。波尔多的一些好酒,在2001年期酒发售时每瓶300欧元,如今已涨到900欧元了。

股市具有较大波动性和风险,葡萄酒也不是常规投资渠道,Ethan的抗通胀之路激进而充满了新鲜人的风格。

许敏左手黄金,右手房产

在猪肉一天一个价儿、CPI屡创新高的2007年,许敏把手中的股票清仓了!

她2005年入市,当时“点位低,运气又好”,后来股市一路狂涨,屡创新高,她又及时离场——那一拨的辉煌经历她现在说起来还很激动。不仅成功避免资产缩水,还实现净资产增值。许敏今年四十岁,上几轮通胀她印象深刻,而且积累了一定对抗经验。

90年代中期那轮通胀爆发时,许敏还年轻,她眼瞅着手里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钱在不长的时间内缩水,心里深为没做任何准备而懊恼。之后,她开始学习经济学知识,留心市场变化,关注新出台的政策。因此才有了2005年抄底的经历,她的总结是:一定要看得准,出手早,走得快。现在,她说她对股票市场看不明白,不打算涉足,主要精力放在了黄金和房产上。

从今年年初,许敏开始买入黄金。刚开始除了实物黄金,还买了一点纸黄金,但她说现在买纸黄金已经没用了,要买就得买实物黄金。黄金的这波行情是从4月20日左右开始起来的,据专家说,美元的一路走跌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走高,给黄金价格带来很大的支持。她印象较深的是6月1日金价还是272元/克,6月3日就涨到278元/克了。与之前相比,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上涨近百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关口。

有很多人说,近期黄金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扬,已将达到历史的高点,投资黄金已经不保险了。但许敏觉得黄金能够抵抗通胀的观念在大家的观念里根深蒂固,不会使大家失去购买热情,惯性,而黄金投资者们更是充满了跟涨不跟跌的勇气。所以即使市场还在不断盘整,她也不会过多担心。

除了关注黄金市场,许敏近期还在海淀某名校附近投资购买了一处学区房。该学区房交通便利,虽然现在买入价就不低,但是她坚信,好地段、好学校加上房子本身的条件,令这套学区房更显稀缺。

许敏说不动产投资具有一定的资金门槛,因此在选择时本着“商铺优于住宅,具有地标性的豪宅更优于一般住房”的原则的指导下,她也看了一些别墅、商铺,但最后还是没有出手。除了自有资金的局限外,更多还是考虑到不论经济形势怎样,大家对于孩子的受教育支出是一定不会吝啬。许敏相信她购买学区房是个正确的决定。即使升值空间不大,跑赢通胀、保值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都在做这样的事了,她的银行理财顾问曾对她讲,银行里的放贷已经很忙了。

黄广生 实业“老鸟”的大生意

年近半百的黄广生无疑是一只投资和抗通胀的“老鸟”了。

不仅经验丰富,黄广生理论水平还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他对市场的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入很多。他认为上世纪的两次通货膨胀,80年代的那次主要是由价格“闯关”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引起的;90年代的通胀则主要是因为经济过热和信贷膨胀。而这次是因为流动性泛滥实在太严重了,各国都取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

由于本身从事实业生产,因此他格外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跟自己的企业生产有关的原材料。每次市场情形出现变化,老黄都会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并结合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和自身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投资选择或者策略调整。

对目前市场的看法,他认为年底前物价不会全面大幅度上涨。因此。他打算在今年年底前储备大量企业生产要用的原材料。例如棕榈油、天然橡胶和生产模具的石墨。石墨是一种石油衍生品,价格与油价密切关系,黄广生预计后期还会涨,而且使用周期也长,囤积不会变质,所以他决定多囤点。

有专家称,2008年企业缺少资金,当时是“现金为王”;2009年“信心为王”,憧憬经济复苏;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最稀缺的将会是,所以是“为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买什么都不如买。

在个人投资方面,老黄也买了一些黄金,他认为黄金白银永远比纸钞更可靠。国际金价要到1200美元/盎司的水平才能创下历史新高,所以现在买入还是逢低。而且中国的黄金储备也从2003年的600吨增加到如今的1054吨。这可是领导我们储备黄金!

黄广生说他身边还有朋友,以传世和文化价值为选择标准,投资古董、宝石什么的,他其实也很有兴趣,但是苦于不懂这一行,不敢贸然出手。如果懂得的话,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记者手记

通胀是一轮残酷财富再分配的竞争,在指导思想上最好不要抱着抄到底、闷声发大财的想法,保值是最好的出手目的。除此之外,“变现性”及投资人本身对标的的熟悉能力,也应该列入考虑。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了,做法才能不会偏离正道。你一定听说过这个理论,想抄底的人永远都抄不到底,机会往往留给了那些无准备的人。

目前,市场状况还不稳定,政策也一定是伺机而动的。我们能做的、必须要做的,只能是时刻关注市场的走向和尽量踩准国家宏观调控的步伐,努力和国家步调一致,千万别因为过于贪心而成为市场上那个接手烫手山芋的最后买单人。特别是现在,万一通胀预期落空,应警惕被资金炒高的大宗商品、股市、房市再度回调,切不可盲目追高。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才是第一要义。

通胀面前,个体是渺小的。不想财富被卷走,就不要考虑如何去“赌”。现在,摆正自己的位置,规划好未来,克服一时的冲动,谋定而后动。

别为赢一时而输一世

在一部意大利喜剧片《野兽》中,有这样一段揶揄经济学之理性枯燥的情节。男主人公为了抗拒女主人公的引诱,向身边朋友请教对策,那位朋友建议他在面对引诱时背诵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果然,漂亮的女主人公极尽诱惑之能事,男主人公也丝毫不为所动。把通货膨胀率读成了《金刚经》,看来源于西方的经济学和经济指标也深为民众所厌倦。但就是如此乏味的通胀率现在却成了全民的谈资和赌注,原因很简单——它太重要了。

通货膨胀为什么重要不需要解释,就像有人抢你钱你为何愤怒一样易于理解。通胀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每次“抢钱”的手法和时机难以琢磨,所以很多自以为赌赢了通胀的人最后却成了输家。看右边这几个例子:

Case 1

刘杰 男 30岁 深圳

在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匆忙举债买房,理由是售楼**的那句话——通货膨胀来了,房产最保值。刘杰也意识到房产有泡沫,不过觉得通胀来了至少自己的收入会增加,所以买房长远来说还是划算的。结果通胀来了,房价也跌了,金融危机冲击到公司业务,收入减少了30%。

Case 2

李少峰 男 47岁 北京

家里至今还有4台电视机,都是1994年买的,那一年物价上涨超过20%。“只要别存钱,买点啥都行”——在这种大众思潮的引导下,李少峰囤积了不少“值钱的”大件,当然也包括了这四台电视机。“没想到电视机价格跌的比钞票还快,早知道当初多买点国债就好了,那时国债利率可达到14%了。李少峰想起来就后悔。

Case 3

余欣 女 25岁 上海

储蓄被通货膨胀打乱了,两年前刚毕业的她本来商量好和男朋友一起攒钱,期望五年后在父母的资助下买房,没想到通货膨胀汹涌而至,尽管存款利息在提高但也不甘心把钱存成定期,毕竟积蓄太少了。索性开始乱花——反正明天的钱更不值钱,还往股市里投了一笔来赌一把。结果可想而知:一点积蓄没攒下来,还被深套了一些。

财富管理的理论体系由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配置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三部分构成。其中唯有货币的时间价值最难掌控。也就是说个人可以主动地去调整资产配置,可以主动地进行人生规划,却无法主动地应对货币价值的变化,那些认为自己能“赌”赢通胀和通缩的人,往往像三个案例中的人物一样铩羽而归。

究其原因,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主动权在、在中央银行,没有规律和章法可循,这就像你参加一个赌局,怎么出牌什么规矩全是庄家说的算,你能成为赢家纯属侥幸。连索罗斯这样的大鳄即使能赌赢英镑、泰铢,却在俄罗斯卢布上一败涂地,何况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所以,千万不要用常理和经验去应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

通货膨胀真的对债务人有利吗?

通货膨胀是货币价值的缩水,那对于债务人来说意味着未来还的钱“少”了。对这一点感触最深的就是2005年前买房的人,其中有些人当初买房的压力也不小,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房租价格的提高,每月2000-3000元的月供现在看起来算不上什么。所以通货膨胀能减轻债务,赌在通胀来临之前进行借贷被认为是聪明的做法。

但是这个逻辑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首先要保证利息不会很快上升,因为这会增加债务负担;其次要保证个人收入的提高,否则通胀不会真正减轻你的债务压力。

这两个条件在2007年之前都具备,但之后就消失了。2007年的时候还打算赌通胀的人大多都输了。

同样的逻辑,不同的条件,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经验和常识受到了挑战。那未来的情况会怎样?可以设想,短期内社会平均收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普遍不好。如果真的经济复苏,人们的收入开始提高,再配合上现在泛滥的流动性,必然导致CPI价格的上升,加息就接踵而至。所以最乐观的估计,未来满足“通胀有利于债务人”这个逻辑的两个前提条件也不可能都具备。当前增加负债率是胜率很小的一种。

通胀来临前真的要持有资产抛弃现金吗?

钱毛了,不值钱了,这是老百姓对通胀现象的通俗理解。所以在通胀来临前还持有大量现金就显得很失败,应该尽可能的转换成能保值的资产,比如黄金、房产或者股票等等。这个逻辑被2007年下半年同时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和物价飙升给推翻了,“现金为王”居然是那段时期最明智的选择。

记得当时巴菲特曾来到中国,有人问他通胀来了是不是应该更积极的买入股票,他的回答是现金的贬值不构成必须买股票的理由。这个逻辑的实现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资产的价格不能处在泡沫的状态。

不幸的是,在如今虚拟经济已经超越实体经济的时代,一旦流通中的货币泛滥,往往表现为资产价格先上涨,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然后慢慢传导到最终的消费品上,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PI上。所以当临近通胀时再考虑增持资产可能会有点晚,这时甚至应该抛弃所有资产只持有现金。

更深一步的讲,通胀前该持有资产还是现金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比如资产的价格是否已经很高、通胀会持续多长时间、自身当前时期的消费支出等等。像案例中提到的跟风布局资产赌通胀的行为不可取,因为太多的条件不明朗,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短期通胀对现金的侵蚀。

通货膨胀时需要囤积商品吗?

通胀来临,物价上升,那就多囤积点商品,价格涨上去就赚了。老人们似乎更信奉这个逻辑,因为他们有过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

通货膨胀是由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稀缺的商品造成的,如果真的是由于商品的稀缺而引发的通胀,比如津巴布韦发生的恶性通胀,中国在1987-1988年发生的通胀(当时通胀的原因并非全由商品短缺造成,但价格闯关确实造成了混乱),那么囤积商品还是有用处的。而如今发生的通胀一般是由货币泛滥造成的,这时囤积那些并不稀缺甚至还过剩的商品,就得不偿失了。

未来如果真的发生了严重通胀,那一定是源于当前的货币泛滥而不是商品短缺,囤积商品是没用的。因为与通胀相伴的是产能过剩,也就是“滞胀”的局面。

如你囤积了汽车(这是人们普遍觉得有价值的一种商品),那么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汽车成为了一件普通消费品,更新换代很快,价格也大幅下跌。这与1994年那轮通胀后的电器价格走势是一样的。

把货币当作一把标尺,丈量财富人生

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财——理财教科书上常常这么说。但是从上面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到,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不能机械的理解。货币从长期来看是逐渐贬值的,在不出现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国际货币体系巨变或经济永远衰退下去),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对货币价值变化的节奏、商品是稀缺还是过剩、社会财富的转移方向、资产价格的高低等等,没有清醒地认识,那么表面上的赢家实际上却变成了输家。

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单纯的赌通胀和赌通缩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要让货币在一生的理财规划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把货币比作一把尺子,那么它会热胀(通胀)冷缩(通缩),用它来衡量商品的长度(价值),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在货币泛滥成灾的时候,任何商品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都变得有价值,但只有稀缺的商品和优质的资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一定要赶在货币泛滥之前布局这些商品和资产,抵消货币贬值的伤害,还能获得一定的增值。同样,如果在货币收紧的时候,手中还能持有大量现金,或者保持收入的增加,那无疑对财富的积累很有帮助。总之,货币的神秘和经济社会的复杂很难简单描述,但只要用心的使用货币这个尺子,就会丈量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穿越经济周期,无论经历通胀还是通缩,都能实现财富稳健的增值.而在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侧重配置不同的资产,令风险和收益取得平衡.

开始配置你的未来

富仑贝(化名),他是9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大型国企员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大学生很金贵、工资在全国也是数的上的,所以对花钱有印象,对理财没印象。他说毕业十几年,只有两套房子:由于买的早,70多平米的单位房现在已经值14万(买时4万);另一套大房子19万买的,目前增值5万,还有美元理财产品,目前亏损1000多,投资股票,亏损了50%。

他在BBS写他的理财经历

我记得刚工作时8年的利息是14%,单位很多人都存的是8年的死期,因为这样到第8年就可以翻一倍。,当时感觉有钱真是好,每次到北京去,都要住星级饭店,买赛特的名牌服装、皮包、鞋?还有就是东跑西跑的旅游。

人民币与俄罗斯卢布兑换率

3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发展要求,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决定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浮动区间。

自2023年3月1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即期交易价格浮动区间由5%扩大至10%,即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即期交易价格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中间价上下10%的区间内浮动。

广东证券罗志恒团队的研究报告显示,油气行业是俄罗斯经济、工业和贸易的支柱。油价的波动和欧美的制裁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下降。

俄罗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粮食、能源、原材料竞争力强,制成品依赖进口。

此前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为矿产品,包括化石燃料、矿物油及其制品、沥青等。同期,俄罗斯前四大出口国是中国、荷兰、德国和土耳其,其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3%、11.2%、6.6%和5.2%。

连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从2月17日的92.美元/桶连续上涨至3月9日的111.14美元/桶。

国家商业日报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为什么现在俄罗斯卢布可以成为全球“最强货币”?

前两张图是2009年的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100万亿元。

后两张图是2023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100元。

短短13年时间,津巴布韦元不跌反涨,还涨了万亿倍,那这岂不是“宇宙超级无敌最强货币”了?如果真这么认为那就输了,事出反常必有幺蛾子,原因很简单,津巴布韦废除了旧货币,然后发行了新货币,仅此而已。

那么俄罗斯的幺蛾子卢布也就好理解了,虽然没有直接作废卢布,那也是废除了“可自由兑换卢布”发行“不可自由兑换卢布”,通过人为干预,从而让人们产生了“最强货币”的错觉。

当然,不要装自己很强势,市场数据不会陪你演戏。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目前的购买力已经小得可怜,继续发行更大面值纸币势在必行。而俄罗斯卢布,你用官方的高汇率永远换不到美元。

66年属马一生有几次大灾,1966属马2022 最危险的一个月

66年属马一生有几次大灾

通货膨胀是指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现象。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通货膨胀比如会造成一定的物价上涨,然而通货膨胀又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物价上涨: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因此物价上涨期间不会造成货币的贬值;通货膨胀则是指能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因此导致该国货币一直在贬值、物价一直在上涨。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是在经济下行时期通过大量引发货币来抑制经济衰退从而导致的。其实通货膨胀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有恶性和良性之说。通货膨胀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只不过通货膨胀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

通常在历史上被记载的通货膨胀都是恶性通货膨胀。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们对好事和坏事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碰到好事会觉得理所当然,碰到坏事就会觉得格外反常。良性通货膨胀一直存在于日常经济生活中,因此也就没什么值得花费笔墨记载的。只有那些曾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过灾难的恶性通货膨胀才会被详细记载,因为人们希望从中总结出如何避免悲剧重演的经验教训。

20世纪先后出现了三次全球瞩目的通货膨胀。这三次通货膨胀所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几乎不相上下,同时这三次通货膨胀也都造成了颇为严峻的社会问题。20世纪之一次全球瞩目的通货膨胀发生在一战后的德国。一战令德国损失了10%左右的人口和将近1/7的土地(不含殖民地)以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对德国工业至关重要的萨尔煤矿区也被交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实际由法国占领)。

大量领土、人口、工业的损失令德国战后的经济复兴举步维艰,同时德国作为战败国还背负了沉重的赔款压力。根据1921年4月英、法、美、意等国协商的结果:德国需要向战胜国赔款1320亿金马克,分30年付清并支付利息。一战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根本无力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通过向德国银行出售债券来弥补开支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也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1922年德国多次请求延期支付赔款。法国方面不仅对德国延期支付赔款的请求予以拒绝,还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区。魏玛号召鲁尔居民以“消极抵抗”的方式法国的占领政策。当时魏玛动用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用于支援鲁尔区的停工斗争,然而这也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

马克的价值开始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下滑,到了1923年4月以后德国基本放弃了对马克进行干预的任何想法。当时德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每天24小时不停为银行提供所需的钞票。通胀最严重的时候早上的面包钱到了晚上连面包渣也买不起了。1923年的德国通货膨胀达到了顶峰:柏林一家面包店门口的牌子上清清楚楚写着“一个面包需要一万亿马克”。数字在这时已失去原本的意义。

德国人民再也不用烧柴取暖了,取而代之的是烧掉堆积成山的马克。德国儿童渐渐开始用钞票搭积木玩了,因为用纸币做出来的玩具远比用纸币去买玩具要便宜得多。在1921年一个面包在德国大概价值10到20马克,等到了1922年面包的价格就涨到了200马克,在1923年的下半年更是涨到了2000万马克。1923年初期的1马克可以兑换2美元,等到1923年底大概要6.5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

1923年12月金融天才沙赫特临危受命出任德意志银行总裁。沙赫特上任后立刻从两方面齐头并进:一边寻求外国金融资本的支持,一边进行货币改革。沙赫特意识到马克已失去信任,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接收马克,那么就只能重新发行货币。沙赫特拿国有土地和房屋抵押马克取代极度滥发的旧马克。意思就是新马克可以按一定比值换取土地或者房屋。这样逐渐就有人拿着黄金、美元去换取新马克。

德国央行就拿这些黄金、外汇作为抵押发行更多的新马克。当时旧马克兑换新马克的比例是多少呢?1万亿:1。这也就是说要拿1万亿旧马克才能兑换1马克。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德国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沙赫特在进行货币改革的同时又与美、英、法等国就一战赔款问题进行磋商。美国认为要想从德国获得战争赔款首先必须确保德国经济不至于,否则德国人自己都生活不下去还怎么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1924年美国出台的《道威斯》试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道威斯》的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同时由协约国方面为德国8亿金马克(折合1.9亿美元)以稳定币值。《道威斯》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道威斯》为美、英等国的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从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

实施后德国资金奇缺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德国还从美国得到了大量物质和技术帮助。从此一批又一批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然后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的形式流回美国,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沙赫特借此东风用银行的黄金储备为基础的新马克以一比三十亿的悬殊比率兑换旧马克。到1924年8月这个过程已基本完成。马克的汇率由此在国际市场上稳定下来。

折磨德国的漫长通货膨胀至此似乎结束了,然而这仅仅只是表面上的结束而已。德国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把大量的国有土地和房屋被抵押出去了。这样当时的德国和德国依然是非常穷的,因为值钱的东西几乎都抵押出去了。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从美国纽约股市迅速向全球蔓延。德国经济走出通货膨胀的困境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美国,因此这场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也导致德国损失惨重。

一方面德国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从而造成了大面积的失业;另一方面美国资本集中的电力、钢铁、化工等几大行业中催生出了垄断寡头集团。这时德国人更大的愿望就是对内摆脱经济危机、改善生活状况;对外解除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升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领导的纳粹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鼓吹种族主义——以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生为号召吸引了人们的广泛 。

1928年领导的纳粹党在大选中还只有2.6%的支持率,然而到了1930年9月纳粹党以18.3%的支持率成为议会第二大党。1932年7月斩获37.2%选票和230个席位的纳粹党成为了议会之一大党。这一年成为了德国总理,一年后兴登堡总统的去世使成为了德国至高无上的元首。上台后所推动的一系列扩军备战的举动使德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中国尽管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然而纸币在宋代以后的中国是和金属货币并行的。明清时期市面上主要的货币仍是白银、铜钱等金属货币,甚至到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一度仍主要是银元大洋。1935年国民决定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开始发行纸币——法币。刚开始时发行了4.5亿元法币。刚开始法币是与美元挂钩的:1元法币大约等于0.25美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需要大量的军费投入。抗日战争早期阶段国民在前线屡战屡败,同时财政也渐渐无力支撑战争所需的开支了。国民解决财政问题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始征收各种新项目的苛捐杂税,二是通过增加法币的发行量给自己印钱花。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让国民手上的钱财贬值,从而在无形中把民众手中的钱掠夺到手中。

抗战期间国民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几百倍,结果重庆的战时物价涨到了战前的1700倍。这也就是说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重庆的物价就涨了1000多倍。战前能买一辆车的钱到了这时只能买两个鸡蛋。等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法币发行总量有5000多亿,比1935年增长了约1000倍,比1937年增长了约400倍。1946年6月当局悍然发动内战。这时一元法币约等于0.0005美元。

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少3500多万军民伤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这还仅仅只是日军侵华造成的损失,这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在抗日战争的军费开支。打了如此艰苦的一场战争以后百废待兴,然而当局不顾人民群众需要休养生息的客观需求悍然发动内战。刚打完抗战又接着打内战使得财政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当局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又再次使出了滥发货币这招。从1947年起当局每个月都要印上万亿的纸币:一千元、五千元、万元大钞相继出现在市面上。1947年10月以后全国的市面上均开始拒绝接受五百元以下的小钞。一些市民只能以一斤钞票换一斤菜的价格去跟农民们换蔬菜,可很快币值如脱缰野马一般的法币就贬值到连农民都不收的程度了。

1948年内战进入了转折阶段:领导的人民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连战连胜,而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后就更加需要补充军需。当局的印钱之举由此达到了最疯狂的状态:到了1948年8月19日上海的物价指数已相当于内战前的571万倍(通胀率高达571000000%)!1948年的钞票已到了一麻袋钞票买不到一斤大米的地步。当时人们上街买东西都是扛着一麻袋的钱。

《中国物价史》曾记载民国时期100元法币在不同时期可以买到的物品:1937年买两头牛,1939年买一头牛,1941年买一头猪,1943年买一只母鸡,1945年买一条鱼,1946年买一个蛋,1947年买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买4粒大米。法币的贬值对国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国民尽管靠这种方式弥补了自己的财政负担,可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也使国民民心尽失。当然内部也不是没人意识到问题。

1948年8月19日召开的政治会议通过了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随后国民开始发行新的货币——金圆券。当时1金圆券兑换300万法币。然而国民又走上了老路:金圆券甚至比以前的法币印得还快。

法币改金圆券其实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说起来好像是换了一种新币,可的滥发行为有增无减。法币改金圆券无法从根子上解决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尽管蒋介石明令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外汇,也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蒋经国甚至专门前往上海进行经济管制,然而蒋经国在上海查办投机奸商时直接查到了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头上。

内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虎行动在的干预下最终不了了之。无法突破内部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所以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金圆券很快就像之前的法币一样贬值成了一堆废纸。到1949年下半年的时候500万金圆券约等于刚开始发行的1元金圆券。这时一石大米要4.4亿元、一个烧饼也要5000元金圆券。

到最终也没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人民币。如果说新中国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从乱到治,那么位于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则经历了从治到乱的过程。津巴布韦这个和南非有些类似:津巴布韦在殖民者统治的时代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统治津巴布韦的白人殖民者还给当地取了一个欧洲化的名字“南罗得西亚”。

1964年南罗得西亚白人右翼势力组成以伊恩·史密斯为首的。1965年11月伊恩·史密斯在英、美等国支持下宣布“独立”。至此南罗得西亚和南非一样在名义上获得了独立,然而这个独立后的依然操纵在白人殖民者手中。19年9月10日-12月15日南罗德西亚的白人与穆加贝领导的爱国者阵线在前宗主国英国的调停下在伦敦召开了兰开斯特大厦会议。

双方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兰开斯特协定》:在未来十年内不得进行土地改革和土地分配,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占有依然不变。1980年2月穆加贝领导的爱国阵线在大选中获胜。同年4月18日“南罗德西亚”这个由殖民者取的国名被废除,从此“津巴布韦”成为了这个的新名字。津巴布韦的历史以此为标志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穆加贝领导的黑人上台执政时津巴布韦是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富裕的。

津巴布韦不仅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而且还通过对外出口粮食大量创汇。津巴布韦因此在饱受饥饿折磨的非洲大陆被誉为非洲“菜篮子”。津巴布韦建国初期穆加贝在处理种族关系时取了“和解与协调”的政策:他表示“决不反过来又推行种族主义”,“欢迎白人留下来,共同建设新”。穆加贝高举“反对部族主义”、“反对地方主义”的旗帜号召广大人民以利益为重反对分裂割据。

穆加贝遵守了与白人达成的十年之约:白人时期的总理史密斯在继续享受津巴布韦的退休金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农场。之前因为担心黑人迫害而逃离津巴布韦的许多白人又回到了津巴布韦。英国公司继续在津巴布韦投资,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不断为津巴布韦提供援助。穆加贝执政的前二十年津巴布韦在饱受饥饿、战乱困扰的非洲大陆犹如一处世外桃源。

当其他非洲连饭都吃不饱时津巴布韦却有富裕的粮食对外出口;当其他非洲还在打内战时津巴布韦却实现了民族和解。这一时期津巴布韦作为非洲仅次于南非的富裕在各项事业上都实现了稳步发展。白人殖民时期黑人几乎都是不上学的,穆加贝上台后展开的扫盲运动使津巴布韦的识字率达到了64%。这在我们看来并不算高,然而在非洲已属领先水平。津巴布韦的艾滋携带率一度达到31%。

穆加贝时代通过控制母婴传播途径和推广避孕套成功使津巴布韦的艾滋携带率减少到20%。如果津巴布韦一直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也许会在饱受贫困、饥饿、战乱、疾病困扰的非洲成为一个鹤立鸡群的发达。然而津巴布韦的发展在20世纪末迎来了转折:这一时期津巴布韦与英国新的关系恶化,出兵刚果(金)引发的财政危机又导致国内出现反浪潮。

穆加贝为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在2000年的议会选举后开快了土改进程:强行收回白人农场主的土地。由于穆加贝上台时承诺保留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所以殖民时期不公平的土地分配现象被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当时津巴布韦全国近一半耕地都集中在60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而700多万黑人居民则处于无地或少地的状态。津巴布韦加快土改进程后土地得到了重新分配。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政策导致贪腐问题严重,同时也出现了白人农场主遭暴力驱逐等乱象。津巴布韦好不容易实现的民族和解就这样被再次破坏。随着土改进程的加快使得白人农场主纷纷逃离津巴布韦。这些人在离开津巴布韦时带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种设备。经过这番折腾之后津巴布韦这个非洲少有的粮食出口国出现了粮食产量暴跌的现象。

津巴布韦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使出了滥发纸币这种饮鸩止渴的招数。如果你现在穿越到1980年的津巴布韦赚到了100亿津巴布韦币,然后拿着这些津巴布韦币去兑换美元可以换回147亿美元。然而你却并没把这些钱兑换成美元,而是把钱存进了当地的银行,那么等到2001年的时候你取出来的钱只能兑换到1亿美元了。早上还能买一只鸡的钱到了晚上连一个鸡蛋都买不着。

恶性通胀使津巴布韦被人戏称为“穷得只剩下钱”。津巴布韦发行过人类有史以来面额更大的100万亿纸币:津巴布韦遍地都是百万富翁,然而就连买个早点都得扛着一麻袋的钱去,可能等到第二天一麻袋的钱还不如麻袋值钱。兜里动不动揣着上百万的大面额钞票却什么也买不起。从2000年到2008年津巴布韦的经济萎缩超过三分之一、失业率超过80%。截至2022 年9月30日津巴布韦的年通胀率已突破350%。

2008年3月后津巴布韦的经济状况恶化到顶点:财政、金融、税收等关键部门基本停止运转,水电、通讯、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几近瘫痪。津巴布韦的农村一度有55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在城镇地区也有约220万人无法得到粮食保障。津巴布韦从一个在非洲鹤立鸡群的变成了几乎是全世界最穷的。2009年后津巴布韦不得不用美元和南非兰特替代本国货币。

2022年人民币也成为津巴布韦的法定货币之一。津巴布韦还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力引进外资、盘活国内的矿产。在此之后津巴布韦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然而这并没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外币储备、银行实行管制,所以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并没随着本国货币的弃用而彻底终结,反而引发了津巴布韦人的“囤积潮”:民众开始囤积汽车、房产、股票等任何他们认为具有保值能力的东西。

除了20世纪这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目前也有一个正深陷通货膨胀的漩涡。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和中东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一样有着丰富的石油。2000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4%,居南美之一位、世界第五位。随着在奥里诺科重质原油带探测到新的石油使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增粘了41%达到20亿桶,这比沙特还多出将近300亿桶,一跃成为世界上潜在石油储备量更大的。

查韦斯时代的委内瑞拉凭借石油出口的收入支撑起了一整套高政策:免费住房,全民医疗,廉价食物?一时间在委内瑞拉生孩子免费、教育免费、看病免费,几乎北欧高所有的政策都被委内瑞拉直接复制,却丝毫没考虑到这实际上已远远超过委内瑞拉财政所能负担的程度。于是在委内瑞拉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产妇在产房门口排队,因为所谓的免费医疗是以削减床位为代价的。

孩子们实际上没地方念书了,因为免费教育是以削减学校建设资金为代价的。这样一来学校都成了危房,谁还敢上课?急诊病人送到医院没人管,因为医疗队伍也缩减了,迟迟等不到保养更新的医疗设备不仅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事故频发的利器?一开始委内瑞拉制度上的问题还表现得并不十分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

然而委内瑞拉的经济结构相当单一。没能建立起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委内瑞拉几乎完全依赖石油出口创汇:石油收入占它总出口的95%。这种发展模式在油价高企的时候是没问题,但是从2022年下半年油价开始下跌之后问题就出现了:收入锐减,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委内瑞拉想出的高招居然是增发纸币,于是全国的印钞厂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印制钞票,结果恶性通胀不可避免地降临在这个头上。

在国内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查韦斯选择利用外汇储备来缓解,可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坐吃山空饮鸩止渴,最后委内瑞拉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度日,所借外债及其利息成为压在委内瑞拉财政之上的一块巨石。最后委内瑞拉的腐败问题更进一步加深了财富流失:高官们在海外开立私人户头,将本属委内瑞拉全体国民的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己名下的户头。

这不仅令委内瑞拉损失了大量财富,也使底层劳动人民备受打击,从而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从2013年开始委内瑞拉的超市就经常面临断货的窘境,委内瑞拉人开始逐渐习惯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的生活。当初查韦斯为强调自己的玻利瓦尔主义这一政治色彩而将委内瑞拉的货币更名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然而印在委内瑞拉纸币上的这位解放者并没成为委内瑞拉经济的保护神。

在委内瑞拉高达高达700%的通货膨胀率下更大面值的100玻利瓦尔仅价值2美分。如今的玻利瓦尔已贬值到和昔日的金圆券、津巴布韦币一样了。委内瑞拉经济民生上动荡也波及到政治领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美国势力也趁委内瑞拉国内动荡之机卷土重来:委内瑞拉国内反对党领袖、议长瓜伊多自封临时总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随即纷纷支持瓜伊多并对委内瑞拉展开制裁。

以上就是与66年属马一生有几次大灾相关内容,是关于国民 ***的分享。看完1966属马2022 最危险的一个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乙醇,玉米的产量及价格

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解读涨价原因

[ 2008-4-14 20:55:00 | By: 聆听随风 ]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军

现实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人群受粮价上涨影响最大

编辑:2007年,世界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47%,大豆上涨75%。粮价暴涨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埃及,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哪些直接影响?

任彦(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印度大米的价格如今是一路猛涨,1公斤大米的价格已由原来的20卢比(1美元约合40卢比)涨到现在的40卢比;小麦的供应情况更糟,去年下半年,印度已经开始进口小麦。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潘南第卡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快被掏空了,只剩下不到1800万吨。”

印度粮食短缺导致食品价格一路飞涨,使部分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印度《经济时报》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里,印度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至少30%。城市里已有很多贫民因食品涨价而揭不开锅了。

黄培昭(人民日报驻埃及记者):自去年以来,埃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节节攀升,尤其是面粉、大饼、肉类、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有的价格甚至涨到了以前的两倍以上。埃及媒体形容物价“像得了神经病一样疯涨”。

整个非洲的形势更加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目前有数千万人急需救济,尤其是非洲南部的马拉维、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已面临饥荒,那里至少有1200万人严重缺粮。干旱和农业经营不善原是非洲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现在又遭遇全球性的粮食大涨价,这无疑使非洲“雪上加霜”。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布劳恩认为,从长期看,粮价上涨会导致更多的人营养不良,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到2020年将会翻上一番。

国际谷物市场价格走势(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原因需求强劲使粮价高企短期难以回落

编辑:这一轮的粮价上涨已经持续了近两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称,2008年全球谷物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价格预计仍将居高不下。如何预期国际市场粮价的短期和长期走势?

杨军:从2006年以来,世界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粮食价格上涨和国际粮食库存减少两个方面。从短期来看,粮食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2008年1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同比上年已经上涨了83%;但长期来看(10年左右),粮食价格将会趋于平衡,而且可能会有所回落。回溯近一个世纪主要农产品(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变化趋势会发现,价格虽有波动,但实际价格在不断降低。人口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些因素虽然在客观上增加了粮食需求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价的上涨,但这些因素并不是驱动粮价上涨的新因素,长期以来,这些因素伴随着世界人口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一直存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这才是决定粮食价格的主导因素。随着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粮食价格远景将趋于稳定,并实现一种新的平衡。

生物燃料是本轮粮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

编辑:如果排除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长期因素的影响,决定本轮粮价上涨的新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马小宁(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认为,美国的生物能源政策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因,当今世界正面临一场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历史上历次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则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匮乏,粮食作物用于燃料生产以及人口增长需求上升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危机更加复杂化,他预言世界谷物的价格走势,就像油价由低到高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的开始。

杨军:总体上说,这一轮粮价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有: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生物燃料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化,粮食主要出口国所遭遇的严重自然灾害等。这次粮食价格上涨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相关性很高。国际能源价格上涨,驱动许多国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导致2000 年以来,全球生物燃料快速发展。2000年,世界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产量分别仅为180亿升和不足10亿升,到2006年分别达到了380亿升和 60亿升。这一轮粮价上涨,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生物能源的发展。

任彦: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印度国际大学农业研究专家辛格教授认为,印度由产粮大国变成缺粮国,首要原因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所致。印度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没有照顾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城市高楼林立,广大农村依旧破败不堪。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力日益降低,粮食产量因此逐年递减。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粮食产量严重下跌,而人口却快速增加,造成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应对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编辑:目前,国际上应对粮价上涨取了哪些措施?发展中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粮价上涨对本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杨军:为减少谷物价格上涨对国内食品消费的影响,各国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进口关税,增加食品补贴,对基本食品的出口征收关税等。但从根本上说,发展中国家还应注重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科技推广和耕地保护等,在提高粮食产量上做文章。其次,要保证适度储备,稳定粮食价格,防止突发导致的短期粮食供给不足。另外,对容易受到粮食安全威胁的贫困人群提供一定的帮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提供适度的救济,保护收入较低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口粮安全”问题。

任彦:印度已于近日宣布,停止大米出口,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平抑大米价格。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过去很长时间都因为饥荒问题而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因此,此次遭遇粮食危机,印度和民众都异常敏感和关切。”印度一位社会学专家对记者说。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印度已经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如刚刚公布的新的财政年度预算,就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并且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口粮食只能是权宜之计,重视农业,切实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力,这才是治本之道。”

黄培昭:国际市场粮价高企,促使埃及调整农业政策,开始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对愿意多种粮食的农民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提高农民的耕种技能,对农民在农产品加工和粮食工业方面加强培训。与此同时,还降低小麦、玉米、大豆、肉类、鱼类和牛奶等战略性粮食物资的关税。埃及还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制定种植蔬菜和水果的政策,尽量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以避免形成对某些国家的严重依赖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曾在2007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那天说,“我们的星球有足够的粮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但今晚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本可以成为食物的粮食去了哪里?

挑战生物燃料影响世界粮价

编辑:生物能源的兴起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它的发展是否会改变粮价的长期走势?

杨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生物燃料的生产近一段时间“吃掉”了近1亿吨的谷物,成为谷物市场的重要消费源之一,其中用于生产燃料的玉米约为 9500万吨,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2%。由于目前生物能源生产主要以粮食为原料,例如,美国用玉米,欧盟用菜籽等,这对于世界粮食的需求和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2006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为1700万吨,使用了全国玉米产量的20%左右。研究表明,发展乙醇导致玉米需求量增加,使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上升了73%。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较为宏大的中长期生物燃料发展规划:美国到2012年使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2017年达到 1.2亿吨;巴西到2012年生产燃料乙醇3000万吨,并到2020年使其占到汽油总消费量的20%;2006年,生物能源占欧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2%,欧盟在201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8%,2020年提高到10%。

生物燃料的发展已经使得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变化趋于一致,这将改变世界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生物能源发展会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学术界目前对此尚无定论。然而,生物能源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产品价格却是普遍共识。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200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如果美国、巴西、欧盟和印度等国按预定目标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到2015年,将导致世界农产品价格上升约30%。鉴于生物能源发展对世界农产品价格的显著影响,美国爱荷华大学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中预言,“世界廉价农产品的时代将因此而结束!”

马小宁:自2005年底石油价格上涨以来,美国在乙醇燃料生产上的投资大幅增加。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在接受记者访时认为,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燃料的农作物比例日益升高,这是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必然会在满足自身需要之后,将大量粮食用于生物燃料生产,减少出口,这必然进一步提升世界粮食的价格。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以1998—2000年价格水平为100[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争论生物能源不一定比石油更环保

编辑:作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国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国内对发展生物能源持什么态度?

马小宁: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时,美国的能源需求将上升30%。鼓励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美国为确保未来能源需求开出的“药方”之一。不过,美国人对粮食作物用于乙醇燃料的提炼有两种迥异的观点。记者曾看过一期关于乙醇燃料的电视节目,许多美国人对此赞不绝口,认为它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有助于实现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的目标。另一派则认为,这一观点矫枉过正,发展生物燃料本意是为了解决问题,结果却产生了更严重的问题。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就属于后者。他认为,理论上说,生物燃料燃烧只会释放出农作物本身在生长过程中积聚的碳,即使把收割、提炼及运输成本考虑在内,其产生的碳仍然应比石油产品要低。但实际上,考虑到氮肥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氮肥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相当于汽油燃烧所释放出的0.9到1.7倍。因此,把乙醇燃料当作减少石油依赖的选择,一点也不科学。

出路让世界粮食市场形势保持平稳

编辑:如何客观看待生物能源发展给全球“吃饭问题”构成的威胁?

杨军:生物能源发展对农业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生物能源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使农业变得相对稀缺,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从而为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提供新的机遇。美国的很多研究表明,生物能源的发展减少了农产品剩余,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在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粮食需求量提高,会引起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和畜产品价格的提高,这使得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贫穷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马小宁:布朗博士开出的方子之一是提高汽车燃油效率。他认为,即使把美国目前全部的谷物都提炼为乙醇,也只能满足美国汽车一年所需燃料的16%,而在未来10年内,提高汽车燃油效率的20%所节约的汽油,就相当于把全美国的谷物转化成乙醇燃料。布朗还认为,美国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的力度,制定能源政策时应更加科学合理,而不仅仅是为了在政治上取得一时效果而取的权宜之计。布朗说,如果把世界粮食供应形势比作一辆车,美国以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机的位置上”,有责任让世界粮食之车保持平稳,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对石油的依赖,却创造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全球粮食恐慌。因此,未来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在口粮与能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