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黄金的功效与作用-福建省纳米金价格
1.张其清的主要业绩
2.潘海波的教育科研
3.王武的教育科研
张其清的主要业绩
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纳米技术、控制释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安全性评价等的研究、产品开发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1)科研工作:组织承担过并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八五”攻关、“十五”攻关、“863”、“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央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博士点基金、省、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项目等共84余项,3447.30万元(其中项目负责人或之一60项,3193.80多万元;项目参加人24项,253.50万元),鉴定或结题成果41项,申请专利32项(获专利授权1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2篇),论著4部;在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在二十面体及截角二十面体纳米金合成方面的工作于2008年1月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Hydrothermal Syntheses of Gold Nanocrystals: From Icosahedral to Its Truncated Form Adv. Funct. Mater. 2008, 18, 277. IF = 7.496)上,连续三次成为该杂志年度点击率最高的论文(Most accessed articles 6/2007 - 5/2008; 7/2007 - 6/2008; 8/2007 - 7/2008)。Adv. Funct. Mater. 主编D. Flanagan在“新年回顾与展望”(Adv. Funct. Mater. 2009, 19, 13)中谈及纳米粒子形状可控、尺寸可控时引用本课题组纳米金可控制备方面的工作。同年6月在氨基功能化碳微管合成及电化学检测多巴胺方面的工作再次发表在该杂志(Adv. Funct. Mater. 2008, 18, 1809),又立即成为该杂志6月点击率最高的论文(Most accessed articles 06/2008)。本课题组还利用纳米金和PEI改性金刚石电极进行检测多巴胺及DNA方面的研究,相关工作一经发表即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其中纳米金改性电极检测多巴胺工作短时间内就被他引近20次。获各种科技奖10多项。签订了3118万元的科研成果转化合同4项,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了两种可吸收外科缝线、一种消毒剂和一种组织引导再生膜产品。经过多年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医用胶原基材料、复合/杂化材料、可吸收性生物材料、具有引导/诱导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组织工程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和学科方向。部分“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学科建设:组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肿瘤学硕士点和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实现了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
(3)人才培养:招收培养硕士生101名、博士生28名、博士后2名;培养研究生课程班学员93名。
(4)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100多次;出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24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15项。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邀请多次作学术报告;分别作为会议和分会主席主持了17次国际性、全国性和天津市的学术会议。
潘海波的教育科研
教学简介 本科教学方面,主要从事统计热力学(36学时),固体物理学(36学时)、专业英语(36学时),精细化学品概论(36学时)等教学任务,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教学效果优良。 研究生教学方面,主要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学位课,60学时),专业英语(学位课,36学时),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60学时)等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国际前沿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蓝本、设置学习网站、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与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为研究生后续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研简介 1)纳米材料制备及气敏材料,主要开展非金属掺杂TiO2气敏材料、原位气敏测试技术、形状可控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主要从事染料(酞菁类、卟啉类)敏化TiO2、ZnO、SnO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以及光催化机理研究。 3)纳米有机/无机光电复合材料,主要从事染料修饰太阳能电池阳极、纳米无机材料在光阳极上的定向生长,染料原位自组装合成、光生电荷导入效应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4)纳米生物检测材料,主要开展纳米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管、纳米石墨烯表面化学修饰及对微量化学(生物)污染物的检测,并致力于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5)计算材料学,主要采用具有先进分子动力学模型,对纳米无机结构的掺杂、表面结构、气/固界面特性等进行计算模拟,对目前测量仪器难以实现的微观结构(埃级)、掺杂晶格畸变、功能特性等进行机理性分析。 科研项目 1、光催化原位合成量子点修饰石墨烯膜材料及光电转移特性(负责人),12-14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6万 2、高性能纳米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负责人) 09-12年,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30万 3、纳米TiO2基氧敏材料表面预吸附与稳定性研究(负责人),08-10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7万 4、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阳极膜材料原位及自组装(负责人),08-10年,福建省科技厅,6万 5、 多核钨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化学键(排名第二),08-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25万 6、双功能酞菁敏化TiO2的可见光及选择性光催化(负责人),08-09年,福建省光催化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地,3万 7、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专业英语(负责人)10年-12年,金额:2.0万元 代表性论文 韩志钟,韦力瑗,郭晔,潘海波*,陈建中*,陈耐生,Ag-Ag2Se共敏化ZnO花-棒异质结构的合成及其光电化学特性,无机化学(SCI),已录用 李景泉,潘海波*,黄金陵,陈耐生,四苯基卟啉锌/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1):2061-2064 (SCI收录) 钟超阳 潘海波*,陈耐生 黄金陵 郭龙发,ZnPc/ZnO、ZnTSPc/ZnO的原位自组装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901-1906(SCI收录) 4.钟超阳,潘海波*,郭龙发,黄金陵,四磺基酞菁锌敏化TiO2的原位自组装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1):2329-2332(SCI收录) 郭龙发,潘海波,沈水发,黄金陵, CuTSPc/SnO2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催化学报,2009,30(1):53-59 (SCI收录) 邹荣荣,庄孝坚,潘海波,韩志钟,Al3+惨杂金红石TiO2结构计算模拟、制备与电特性研究,材料导报,2011,25(10):135-138 发明专利: 1、潘海波,陈耐生,沈水发,黄金陵, 一种纳米氧敏传感粉体的制备方法 ,授权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2、潘海波,黄金陵,陈耐生,靳尉仁,魏高翔,一种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溶胶-凝胶原位及自组装合成方法,授权公开日:07年8月29日 获奖情况 1、纳米气敏传感器应用项目,获2008年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金奖 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用项目,获2008年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银奖 3、高吸收卟啉敏化TiO2太阳能电池,获2009年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节暨第九届“挑战杯”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奖 4、“眼脑立清”治疗仪项目,获2010年福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二等奖 5. “眼脑立清”治疗仪项目,获2010年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铜奖 6.便携式新生儿缺陷产前快速筛查系统及市场化,2011年获福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三等奖
王武的教育科研
教学简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最优滤波》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系统辨识》 本科生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 科研简介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开发项目。在国内外会议和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EI收录40多篇,ISTP收录10来篇,SCI收录2篇。 科研情况 (1) 2008 年主持完成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滞不确定Markov 跳跃系统的鲁棒非脆弱控制与滤波”。 (2) 2009 年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系统的滤波器 设计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 2009年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指标随机时延网络化系统的控制与 滤波”。 (4) 2011年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状态约束系统的可靠跟踪算法的研究”。 (5) 2011年参与完成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定量测试仪的研制”。 (6) 2011年主持完成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数据包多包丢失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7) 2012-2014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概率可靠状态估计算法研究”。
代表性论文 王武, 詹耀清, 杨富文. 一类网络控制系统的H2 方法. 自动化学报, 2008, 34(2): 219-224. 王武, 杨富文, 詹耀清. 测量数据丢失的随机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H2 状态估计.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8, 25(3): 439-445. 王武, 林琼斌, 蔡逢煌, 杨富文. 随机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H∞ 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8, 25(5): 920-924. 王武, 杨富文. 随机时延网络化不确定系统的鲁棒H∞ 滤波. 自动化学报, 2007, 33(5): 557-560. 王武, 林琼斌, 杨富文. 具有随机通讯时延的离散网络化系统的H∞ 滤波器设计.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7, 24(3): 366-370, 379. 王武, 蔡逢煌, 林琼斌, 杨富文. 部分测量数据丢失的网络化系统的l2 -l∞ 滤波.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7, 24(6): 919-923. 王武, 林琼斌, 杨富文. 具有数据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的H∞ 输出反馈控制. 信息与控制, 2007, 36(3): 285-292, 301. 王武, 杨富文. 具有测量数据部分丢失的离散系统的H∞ 滤波器设计. 自动化学报, 2006, 32(1):107-111. 获奖情况 (1)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 控制及应用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获奖人员:杨富文、邱公伟、官建伟、王武、许顺孝。 (2) 新型滤波与控制算法的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 年,获奖人员: 杨富文、王武、许顺孝、张丽萍、蔡逢煌。 (3) 2008年度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4) 2009年度福州大学第四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